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海伦·奥比里摘得,她的完赛成绩为2小时20分34秒,本届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,也体现了全民健身的热情,成为金秋北京最亮丽的体育盛事之一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国际马拉松今年迎来了第42届,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本届赛事报名人数突破16万,最终通过抽签获得参赛资格的选手达3万人,其中包括来自埃塞俄比亚、肯尼亚、日本、美国等国家的200余名精英运动员,赛道延续了经典的“天安门至奥林匹克公园”路线,沿途经过故宫、雍和宫、鸟巢等标志性建筑,充分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。
男子组:莱盖塞后半程发力,刷新赛会纪录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莱盖塞与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在30公里前始终处于第一集团,两人交替领跑,进入35公里后,莱盖塞突然加速,凭借惊人的耐力拉开差距,最终以2小时05分18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了27秒,赛后采访中,莱盖塞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理想,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基普乔格以2小时05分45秒获得亚军,日本选手大迫杰位列第三。
女子组:奥比里稳扎稳打,首夺北马冠军
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,肯尼亚名将奥比里从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,尽管埃塞俄比亚选手耶沙内多次试图超越,但奥比里始终保持稳定配速,最终以2小时20分34秒夺冠,耶沙内和另一名埃塞俄比亚选手格布雷梅斯克尔分获二、三名,奥比里在赛后坦言: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,赛道的起伏是巨大挑战,但志愿者的支持和沿途的加油声让我坚持到了最后。”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大众跑者热情高涨
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亦有突破,男子组方面,李子成以2小时10分23秒位列国内选手第一,总排名第八;女子组张德顺则以2小时25分11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大众跑者中,76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全程马拉松,成为年龄最大的完赛者,他接受采访时说:“跑步让我保持年轻的心态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跑下去。”
赛事保障全面升级,科技元素融入传统赛事
为确保选手安全与体验,组委会今年增设了20个医疗站点、50台AED设备,并首次启用无人机实时监控赛道情况,参赛选手的号码布内置芯片,可实时追踪位置并监测心率等数据,完赛奖牌设计也别具匠心,以“双奥之城”为主题,融合了天坛和鸟巢的图案,成为跑友争相收藏的纪念品。
马拉松经济效应凸显,带动周边产业增长
据统计,本届赛事为北京餐饮、酒店、旅游等行业带来超过3亿元的直接消费,起点附近的酒店早在赛前一周便预订一空,而赞助商推出的限量款跑鞋和运动装备也销售火爆,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挖掘马拉松的文旅潜力,推动“体育+消费”深度融合。
环保理念贯穿始终,绿色赛事获好评
与往年不同,今年赛事全程践行低碳理念:补给站采用可降解杯具,完赛包取消塑料包装,志愿者服装由回收材料制成,这些举措赢得了国际田联的认可,北京马拉松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个获得“绿色赛事认证”的城市马拉松。
尾声:奔跑的脚步永不停止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时间内跨过终点线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画上圆满句号,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,更成为连接不同文化、传递健康理念的桥梁,正如赛事口号“奔跑无界”所诠释的,马拉松的精神在于超越自我、永不言弃,明年的北马,我们再见!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